新華社香港10月19日電(記者趙博)為慶祝國際編號10017號小行星以漢學大師饒宗頤的名字命名,來自香港和饒宗頤家鄉潮州的各界人士19日晚在香港舉行“饒宗頤星”命名儀式暨慶賀酒會。年逾九旬的饒宗頤老人親臨現場,接受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贈予的《國際命名公報》和“饒宗頤星”照片。
命名儀式由潮州市委市政府、香港大學、香港中文大學、香港潮屬社團總會、香港潮州商會及香港海外聯誼會聯合主辦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、中央駐港聯絡辦副主任李剛、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詹永新等擔任主禮嘉賓。
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、知名天文學家楊捷興介紹說,“饒宗頤星”是紫金山天文台在1978年10月30日用40厘米雙筒望遠鏡發現的。此後歷經21年,在前蘇聯、美國等天文台站的多次觀測證實下,這顆新小行星于1999年3月獲得國際小行星中心的正式編號10017,紫金山天文台擁有發現命名權。
為彰顯饒宗頤老人的治學精神和學術成就,體現國際社會對其學術藝術成就的高度褒揚,紫金山天文台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“饒宗頤星”,並在今年7月17日獲得國際天文聯盟批準。
楊捷興宣讀的《國際命名公報》說︰“饒宗頤,號選堂(1917年出生),是蜚聲中外的漢學大師和書畫家。他游學四海、著作等身,曾在亞洲、歐洲和北美洲的著名大學講學,學術著作80多部,被稱為‘導夫先路的漢學大師’。”
滿頭華發的饒宗頤老人精神矍鑠地出席了當晚的命名儀式,還將親筆書寫的墨寶“景星慶雲”回贈給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。儀式的最後,饒宗頤老人和主禮嘉賓、主辦機構代表一起按動亮燈裝置,一顆模擬“饒宗頤星”在現場閃閃發光,贏得陣陣熱烈掌聲。
作為太陽系中的重要天體,小行星自1801年首次被發現以來,一直是世界各國天文學家的重點觀測研究對象,也是浩瀚星空中唯一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的天體。命名一旦獲準,將成為該天體的永久星名,並為世界各國所公認,永載天文史冊。 |